【迎八一 听老兵讲故事】杨克:传承好家风

  • A+
所属分类:家风故事

杨克与爱人朱洪伉俪情深

杨克,曾任山西省军区顾问。陕西子长人,曾名清亮。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毕业于中央看护学校,1958年毕业于后勤学校。曾任中央机关附属医院看护、看护班长。新四军十旅门诊所医生、所长,华中淮阳休养所所长,苏北沐阳县独立团医务所所长,华东野战军第七野战医院队队长,炮兵第三师卫生处副处长、处长。

 

曾参加过红军东征、西征和孟良崮、开封、济南、淮海、舟山群岛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三师后勤处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师后勤部部长,炮兵师副师长,山西省军区后勤部部长。1978年任山西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省军区顾问。1964年晋升上校军衔。荣获八一奖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离休后,杨克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和干休所的各项建设,以一名老党员、老红军的情怀,默默为部队、社会、国家奉献余热,为党的事业书写了新的篇章,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北京军区、省军区、省老促会多次奖励表彰。1990年2月山西省军区为其颁发“先进离休干部”奖;1998年9月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为其颁发“情系老区、筹资办学、余热生辉、堪称楷模”奖;1999年2月山西省军区为其颁发“为老区筹资办学、成绩显著”奖;同年12月,北京军区为其颁发“先进离休干部奖”。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融化在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骨髓里的品格,是立世做人的风范,是工作生活的格调;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说起现居于山西省军区太原第一干休所的老红军杨克的家风,更多的传承着忠诚勇敢、向上向善、廉洁自律等品质。四世同堂的杨克家族,处处闪耀着党性的光辉和炽烈的军人品格。

 

一面红旗永飘扬

在红军长征队伍中,“红小鬼”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尽管都还是些稚气未脱的娃娃,却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在跋涉中渐渐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有资料记载,当年被国家总政治部确定为年龄最小的红军仅9岁。

 

1935年,杨克参加红军,那年12岁。83年过去了,但参加红军的故事,他永远都不会忘记。说起他参加红军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到之前的经历。

 

“1923年,我出生在陕西省子长县一个贫农家庭。1934年,也就是我11岁的时候,任本村儿童团的团长,一年后参加红军。”杨克说,1936年西安事变前,国民党军队进攻我根据地瓦窑堡,领导机关决定紧急转移。上级交给他一个任务:护送伤病员安全转移。

 

杨克当时凭着当儿童团团长的“经验”以及忠诚、勇敢、机智和对地形熟悉等优势,带领24人的担架队,走羊肠小道,穿高山密林,饿了就吃野果子,渴了就喝点泉水。最终,经过五天五夜的艰苦跋涉,他把12名伤员安全送到了吴起镇,红军军委还授予他“模范看护员”的称号。

 

杨克还参加过红军东征、西征,解放战争中参加了莱芜、孟良崮、开封、豫东、济南、淮海、渡江、舟山群岛等战役,后来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金城战役中,他所在的炮兵师大显神威,配合兄弟部队摧毁南朝鲜军首都师的3个炮兵阵地,击毁敌人坦克34辆,配合兄弟部队歼灭敌人两万多人,被志愿军司令部记集体二等功一次。

 

一心筹资建小学

由于出身贫寒,一路走来,杨克算是吃了不少苦头。

 

“尽管,我离休后,党照顾老干部,给予我诸多优厚的待遇。但多年来,我时刻保持节俭的优良传统不动摇,从来不讲究穿戴,在饮食上更是坚决不允许有浪费现象出现。”杨克微笑着讲道,以前,家里子女都不理解,觉得他“抠”,让他把老思想改改,后来他做了一件事情,孩子们方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受时代影响,杨克没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但他并未放弃,总是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学习,“我们进入了好时代,更加不能让孩子在受教育方面缺位”。

 

1995年底,怀着对革命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他担起了军队支援老区工作委员会主任的担子。

 

杨克等8名老红军回到太行山革命老区武乡、左权、河曲等地,当看到战争年代为解放事业付出最多的老区人民的孩子们仍在残砖断瓦的破庙里、快将倾塌的危房里上课时,这些铁骨铮铮的老红军落泪了。

 

为了能让老区孩子迁离破庙、危房,这8名老红军经过五年的奔走,从南到北,行程万余公里,终于筹集到110万元,在革命老区武乡、左权、河曲县建起四所希望学校,解决了当地500余名儿童的就学问题,同时军支委还配合山西省民政厅在全省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

 

“我们是本着‘四皮精神’,即厚着脸皮、硬着头皮、磨破嘴皮、跑破脚皮,筹集到这些资金的,之前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和了解,撰写了20多万字的调查报告,为筹到一笔款,往往一天要跑好几个来回,饿了啃一口面包,渴了喝一口凉水。”杨克说,尽管如此,他们丝毫没有放弃。

 

当时,武乡县一位个体户被老红军们的事迹感动,捐资35万元为老区建起一所希望小学。

 

一朵“清莲”香满园

如今,杨克已年过九旬,由于身体原因,平日很少出门,但依然不忘党员的义务,在家中最大的乐趣就是坚持每天用收音机收听新闻,时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事情。每逢有重大事件,即使不吃饭不睡觉,他也要先把事情搞清楚。

 

严于律己的同时,杨克对子女的品行要求亦十分严格,要求他们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尽到最大努力。他虽不强求子女们一定要入党或从军,但坚决不允许做出不忠于国家、不忠于党的事情。

 

经常过来照顾杨克与老伴的小女儿如今也已年过花甲。小女儿说:“我们兄弟姐妹在工作学习方面都比较踏实努力,领导也比较认可,认为我们是老革命军人的好后代。”

 

“另外四个子女在外地工作,他们也从没有开口让我帮过忙,都凭借自身努力过上了幸福生活。”杨克告诉记者,作为老红军的后代,子女们心里从未对他有过丝毫埋怨,还时时感恩父辈流血牺牲换来和平安宁的好生活,也深知有责任把好的家风世代传承下去,以身作则地引导后代将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

 

杨克家中的陈列和设施很简朴,处处透露着风清气正。除此之外,一张张挂在墙面上的略微泛黄的照片中,人物的笑脸让人感觉到了暖意。“每张照片都有一个故事”,一说到老照片,杨克的妻子打开了话匣子,“这是我们结婚时的照片,也是我们的第一张合影,那时候由于战事不断,我们两人常常是好长时间都见不上一面,聚少离多的日子反而增加了对彼此的牵挂……”

 

穿过岁月的年轮,一张张照片记录着这两位老人的故事,从英气十足到白发苍苍,全家福的尺寸也随着家中人口的增多,不断放大,但唯一不变的是照片中的杨克,几乎全是身着军装。身经百战的老人,军装是他永恒的底色。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