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家风:“股神”巴菲特的家教观

  • A+
所属分类:家风故事

“家庭给了富二代豪华的环境,贫乏的人生,他们不是生来嘴里就有金汤匙,而是生来背上就插着金匕首。”

沃伦·巴菲特被称作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在今年公布的《福布斯2018全球亿万富豪榜》中,沃伦·巴菲特排世界第3名,仅次于杰夫·贝索斯(亚马逊)和比尔·盖茨(微软)。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被人尊称为“股神”。“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巴氏投资秘诀。

那么,生为股神巴菲特的儿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有人说,肯定一辈子不用愁啦,有这么一个富豪爸爸,想要什么都有了;也会有人说,有着这样的爸爸随时就能享用世界上最好的资源,不用像其他穷人那样去努力获得成功了。

但实际是,巴菲特的儿子彼得,离开大学后,独立生活,不仅要负责音乐室的开销,还有房贷的压力,与普通年轻人没什么两样,为工作和生活不停地打拼,在19岁时,获得有限的财产以后,不再从父亲那里获得任何财产。与普通作曲家和音乐家一样,只能通过自己最新一部作品来体现自身价值。彼得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成为一名优秀的作曲家,赢得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的“艾美奖”。

彼得说,自己很幸运能够生在巴菲特家族里,并非是物质,其实他从小并没有享受得到过多的物质,而是他从家族里接受非常好的家庭教育,从父亲身上学到很好的人生哲理

究竟,巴菲特的家庭教育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可以让他的孩子们如此靠自身努力就能成才,让他们都可以做自己的富一代?

坚信人性本善

彼得说,“信任”是巴菲特家族教育中最重要观念之一,即使我们并不完美,但仍坚信人性本善,如果我们觉得人性本恶,那么,我们就无法维系友情、做生意时,无法摆脱算计和猜疑,甚至无法爱别人,如吝于付出,生活注定就是一种煎熬。

让他在儿时获得安全感并学会信任的,既非金钱也非物质上的帮助,而是源自在他成长路上,获得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温情,这种温情是在日常生活细节中获得的,比如相互拥抱、一起品尝美食、邻里之间可以倾心交谈、彼此照顾以及辅导功课的过程中获得的滋养。

学会宽容

彼得的母亲认为不要将宽容看成是天生的事情,而是积极去培养这种态度,她在培养孩子的“宽容”方面,非常坚定且富有热情。

一个人为什们要有宽容的心呢?彼得在他的书中写到:学习宽容,是为了教育我们要拥有一颗开放的心,一个人应当时刻尊重他人,尊重不同的观念。一个人总要尝试去理解对方的立场,这是道义使然,也是智慧使然,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可以让我们胸怀更宽广。

崇尚教育

巴菲特家族理解的教育目的:满足好奇心。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在巴菲特家庭里,一家人经常一起讨论问题,然后让孩子去查询资料,深入了解。这种查询资料不是网络查询,而是在一本一本厚厚书籍中去寻找答案。

巴菲特家族理解的教育本质:对人性的理解。这里的人性指的是我们自己隐蔽的内心,别人的内心的动机和渴望。这种教育并非单纯通过书本知识可以学到,最重要的学习途径是通过与他人互尊互敬的交往和用心聆听他人的想法获得的。

建立属于自己的一种工作态度

巴菲特家族理解的工作态度:要勇于发掘自己,从事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工作,即使异常艰辛、劳苦,仍然在工作中享受乐趣,甚至产生一种神圣感。

如果单纯以金钱为奋斗目标,那么努力会变的乏味,也无法保持思想的敏锐和投身事业的热情。一个健全而持久的工作态度,所强调的不是变化无常的报酬,而是工作本身:实现工作目标和热情,专注和用心。

所以,在巴菲特变得非常富有之后,他依旧开着老旧的普通车,在家里穿着老旧的毛衣,房子也没有变大,并没有过上奢侈生活,财富大多数都馈赠出去。因为对于巴菲特来说,金钱只是副产品,不是工作的本身目的。

在巴菲特看来,能够用金钱购买到的外在东西,随时都可以消失,而只有给予孩子内在的品质,才是一生享受不完的财富。金钱只是一种工具,这个工具很重要,但是不会使用,就会变成金匕首。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